閱讀心得 第1080315梯次 得獎作品
|
|
作 者: |
林俞均 |
參賽標題: |
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人討厭 |
書籍ISBN: |
9789861371955 |
中文書名: |
被討厭的勇氣:
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|
原文書名: |
嫌われる勇気:
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|
書籍作者: |
岸見一郎/古賀史建 |
書籍編譯者: |
葉小燕 |
出版單位: |
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|
出版年月: |
2014年10月 |
版 次: |
二版 |
|
一●相關書訊: |
本書描寫一位憤世紀俗的年輕人到了哲學家的小屋,準備進行辯論會,並且隨時準備好推翻哲學家的論點,而哲學家透過阿德勒心理學的方式,讓年輕人了解到世界人人都能幸福的道理。書中以對話的方式,讓讀者能簡單的理解書中所提到的論點。 |
|
|
二●內容摘錄: |
一、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,在於你是什麼樣子。(p.11)
二、應該追究的,不是過去的「原因」,而是現在的「目的」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。(p.35)
三、當一個人覺得我對共同體來說是有益的時候,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。(P.212)
四、人,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,才會有勇氣。(p.211) |
|
|
三●我的觀點: |
我總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我,所以在做每件事時我都特別小心翼翼,就連平時走在路上,我都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,深怕別人討厭我,更認為只要別人喜歡我,那就是我存在的價值。但阿德勒並不這麼認為,他將「不想被討厭的」的慾望歸類為「傾向性」。如果說順著這種傾向性,也就是順著慾望或衝動過日子、像顆從坡道上滾落的石頭一樣,就是「自由」的話,那樣的生活頂多只是慾望和衝動的奴隸罷了。他說「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討厭。」對於這個論點,在看完這本書之前,我是完全無法接受的,但後來才明白,原來阿德勒的意思是要我們不要害怕被人討厭,如果你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,壓抑內心真正的想法、委曲求全只為不要被人討厭,這樣的生活太累,並且逐漸變成失去自己的目標與方向,自己不再是自己的主人。
「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?為甚麼讓自己只看得到缺點,變得不喜歡自己?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。」這是書中最勾動我心的一段文字。在人際關係的課題上,其實我是需要加強的,在國中時,我認為自己是個不聰明也沒有任何特長的人,在平凡的世界裡,我只不過是顆微小的塵埃,沒有人需要我,我只是個多餘的存在,於是我將自己的內心封閉,不讓別人靠近一步,深怕別人一走近就會知道我是多麼不優秀的人。這樣的想法一直延續到現在,我還是依然將自己禁錮在充滿枷鎖的世界裡,直到看了這本書後,才有了醍醐灌頂的領悟!書上說:「不要由經驗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人。」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!回想起來,別人的想法我們並不能去控制,我在乎自己在別人眼裡要多好,反而忽略了真正的自己,我應該為自己的存在感到驕傲,即使不優秀也要為努力的自己喝采才是啊!
「不是要肯定自我,而是接納自我。」書中哲學家說到,所謂的肯定自我,是明明做不到卻要暗示自己「我可以」、「我很強」。另一方面,「接納自我」是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坦然接受那個「辦不到的自己」,而且盡最大的努力朝目標前進,不欺騙自己。在自己面對尚未準備完成的考試、比賽,我總是告訴自己「你可以的」、「沒關係我一定能順利達成。」但看完了這本書後我才了解,原本以為這樣鼓勵自己可以使自己更勇敢,其實這是欺騙的方式。我想「接納自我」就是關於我們「經歷什麼」是無法改變的,但「如何運用它」並且從中學習經驗,是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去決定的。
這本書的每個論點都讓我無法反駁,也給了我全新的看法。這是一本需要反覆咀嚼閱讀的書,這是一本鼓勵我們「自由的做自己」的書,提醒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做自己,不要活在別人的期望中,不要害怕改變,勇敢跨出一步,讓我們得到「被討厭的勇氣」。 |
|
|
四●討論議題: |
所謂的自由到底是什麼?又該如何定義?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,我們該如何培養「被討厭的勇氣」? |
|
|
|
|
|
|